來源:新華社 2010年11月19日 廣西天華編輯
在華的境外企業特別是歐美日企業,應該停止對中國引資政策調整的抱怨,摒棄對中國經營環境變革的猜忌,在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的投資經營方式,抓住中國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戰略機遇。
2010年堪稱境外企業在華投資經營的新元年。過去近30年用“市場換技術”而給予外企“超國民待遇”的時代正式終結。境外投資企業理應順流而行,主動適應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所帶來的一系列新變化。
中國將于下月開始對在華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及外籍個人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這意味著中國境內所有內外資企業統一了全部稅制,外資享受“超國民待遇”的時代正式終結,一視同仁的市場環境將讓內外資企業在同一平臺上展開公平競爭。
擁有220家會員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17日發表了最新的會員調查報告,像之前發表的幾份報告一樣,基調幾乎充滿了擔憂。報告指出,近90%的美國公司雖然承認在中國的盈利狀況相當于或高出其全球總體盈利水平,但是它們并沒有感覺形勢大好,相反,卻覺察到中國的投資和經營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友善。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面臨外匯和技術的“雙缺口”。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是借外債,中國采取的措施則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因為當時中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外資企業投資難度較大,會產生一些附加的制度性成本,所以中國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以稅收減免為代表的“超國民待遇”政策保障。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以及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市場經濟體制趨于完善,對于外國企業來說,制度性成本明顯降低,外企不再享受“超國民待遇”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它完全符合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
研究發現,由于享受了過多的優惠條件,外企的經營成本比境內企業低廉很多,即使外企不努力提高生產效率,在中國內地也能較好的生存和發展,這樣導致眾多效率低下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內地,而這并非中國希望的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在華的境外企業應該對此正確理解:無論是更加優化公平的市場環境,還是對外商投資結構、技術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都是當前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深刻變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國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的弊端暴露無遺。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就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當前,中國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是刻不容緩。
之前一段時期,由于中國經濟發展過于依賴出口和投資,導致加工貿易企業在外資企業中所占比重過大,地方政府在引資時也只看數量不重質量,由此帶來的后果是“順差在中國、污染在中國、利潤在歐美”。此外,巨額貿易順差還讓中國面臨著日益增多的貿易糾紛和空前強大的升值壓力。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將近一半的貿易是加工貿易,2010年前3季度中國一般貿易逆差364.1億美元,加工貿易則出現順差2256.6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由包括歐美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獲得。
在產業鏈條中,中國加工企業只獲得少數加工費,而產品設計、運儲和營銷等環節的大量利潤被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外國企業獲得。例如,一臺在美售價約12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中國加工企業僅獲取35美元加工費。
中國政府一再強調,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的是,促進經濟發展從過于依賴出口和投資轉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從過于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轉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以實現經濟的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而充分挖掘中國內需的巨大潛力,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居民消費需求擴大后出現的“中國大市場”,將是外資企業今后在華投資經營的最大吸引力之一,這也是它們一直夢寐以求的。
中國今年4月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利用外資的指導性文件。它明確提出,將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擴大開放領域,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低水平、過剩產能擴張類項目。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也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利用外資要優化結構、豐富方式、拓寬渠道、提高質量,注重完善投資軟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大智力、人才和技術引進工作力度,鼓勵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理念、制度、經驗,促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
在這樣的歷史大趨勢下,在華外企如果不能打破慣性思維、傳統模式,還試圖施壓中國政府繼續賦予其“超國民待遇”,還吝嗇投入最新技術或進行最新技術的研發,只是單純將中國視作擁有廉價勞動力的加工生產基地,那么其很難適應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外商對華投資累計設立企業近69萬家,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萬億美元,中國連續17年位居發展中國家之首位。過去近30年,在華外資獲取了巨額利潤。在當前全球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市場將是世界市場擴容的主要增長空間。
隨著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大市場”將加速形成,必將成為外企未來經營增長的重要支撐。在這種形勢下,外企應該做的不是抱怨和猜忌,而是切實依靠自身在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改進,將中國內地作為它們的研發中心、制造中心和消費大市場。